本來要睡了這時間 想到一件事 忍不住想寫下來備忘
人存放記憶的資料庫 非常奇妙 通常都是井然有序地依照 重要性 時間性 排列需要的資訊
有種說法是 所謂在夢裡的似曾相識 其實就是一種 記憶存放脫序的錯置記憶
剛剛洗澡的時候 就當我右手拿起放在架子上的剃刀打算.....腦袋閃過一個畫面
那個畫面的年代背景 是我很小很小的時候
由於我的父親是職業軍人 很年輕帥氣那種 (不是隨著政府來台有點年紀的老背背大家請注意)
所以在當時媽媽會從婦聯會拿一點代工回家貼補家用
那個年代 做的是電繡
你們在電視上看見送給外賓的刺繡枕頭、床單、旗袍套組
上面就繡著
媽媽踩著電繡車 一針一針繡出來的牡丹 或者是菊花
每當一批做完 媽媽就會帶著我們 千里迢迢的搭公車
沿著縱貫線 從位於基隆與台北縣交界的北五堵 現在的百福社區
提著大包小包 把做好的成品
一路坐到接近總站的永和又或者是中和 交送到某位 照現在的說法 應該就是代工頭的阿姨家
那天在我的記憶裡 是個雨天
老舊的公車 鋁製的車窗溝槽 積著水
隨著地面上的凹凸不平 發出喀拉喀拉巨大的聲響
車子抖動著 窗邊的水珠 順著玻璃往下畫出 一道有一道的直線 又或者是碰撞出更大的水珠
媽媽帶著我又或者我與妹妹 拎著一大袋嬌貴的布製品
輾轉輾轉 鑽著雨縫 爬上了陡峭的樓梯 到了那個阿姨的家門口
媽媽不同往昔般 那一天她並沒按電鈴 就站在門口 我不記得是白色還是綠色的木門前
我的記憶就在那一刻 被打斷了
而今天 在我腦海定格的 就是那個畫面
我突然恍然大悟 原來自己是在那個時候 學會一句話叫做『隔牆有耳』
從媽媽悲傷的神情裡 記取了一個教訓 叫做『不是所有對你微笑的人都值得信任』
現在想想 我對人深度的不信任 或許就來自那個年紀
三十歲以後 我的心有了餘裕
開始懂得從記憶深處去挖掘垃圾 消化 或者掩埋
瞭解自己 是我這輩子的功課
瞭解自己的短處 使其成為靈魂生根的肥料
瞭解自己的長處 使其不要成為阻礙自己的絆腳石
是、我沒寫錯
性格上的缺陷 使人產生情緒的波動 而平息這一個接著一個漣漪的過程就成了滋養靈魂得養分
而人的長處往往會讓自己天生拿手的本領 成為一種面對事物時躲避風險的捷徑
而這個捷徑便是讓自己不在成長的最大阻力 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這個阿姨後來怎麼了 我其實不記得
媽媽後來怎樣打開那扇門 去面對門裡面的那群又或者是兩個人?我也忘記了
這天下午除了開門前的那段記憶以外 我唯一記得的是 門內女主人得名字
她的名字到現在 我都記得 那三個美麗的字 在我的字典裡 對應的就是的詞彙 就是 『不義』